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百三十二章 刺头张克公 (第2/2页)
,其余地方的小股乱匪,留下一部分西军精锐,带着东京禁军就能处理。 却不想他们还没开始行动,就接到了东京传来的圣旨,让他们马上进京勤王,解许州之围。 这一道临时传来的圣旨完全打乱了刘法的计划。 逼得他不得不从敌人的后方转向前方。 如此一来必然要受到更大的伤亡。 但是他也没办法,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。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 但这种话在宋朝不适用。 宋朝的皇帝不信任武将,一但刘法抗旨,就算他最后成功剿灭了王庆,他的下场也不会比王庆好太多。 可是朝廷下这种命令完全就是不过脑子。 圣旨命刘法立刻前往东京救援。 但京兆府南边是秦岭大山,前往东京最近的一条路就是沿着黄河,过华州、陕州,走西京洛阳,再过郑州到达东京。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西京已经被王庆所占,他要过去东京就得先过洛阳。 绕道山西,山西多山路,还有田虎盘踞,不会让他轻易过去。 淮西军的面还没见到,光是这一道圣旨,就让刘法焦头烂额。 朝堂之上,众卿还在商议一件事。 就是刘法大军的参军。 按照宋朝的规矩,大军出征,必有文官担任参军。 参军的职责不只是出谋划策,还要帮皇帝看好武将,防止武将叛变。 蔡京虽然已经去朝,但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还在。 这次推举参军,他就命自己的门生们参奏了一个跳的最高的上去。 王黻、梁师诚、杨戬、李彦四人就推举了一个他们最讨厌的反对派去当参军。 前兵部侍郎,现吏部员外郎张克公。 此人是张叔夜的从弟。 朝堂上的刺头。 蔡京还当政的时候,就属张克公骂他们几个奸臣骂得最狠。 后来蔡京是在忍不住了,就把他发去吏部当了六年闲差。 前不久蔡京罢相,张克公第一时间跳出来,集合了许多蔡京政敌,准备趁机把蔡攸和其他几位奸臣一起扳倒。 可惜人家蔡京罢相是主动辞职,可不是宋徽宗幡然悔悟。 张克公联合了诸位清流大臣,和太学生联名上奏。 奏疏中言辞激烈。 “小臣张克公,携诸公并太学子谨告陛下淮西王庆造反情形,上达圣聪。 王庆起于淮西,转战荆湖。 五年至此,官军不能挡。 非是军士不强,兵甲不利。 实在是朝中奸党,收受贿赂,隐匿战况,任贼肆虐,欺瞒陛下。 推说军士们水土不服,且罢兵休战,以致今日,酿成大患。 王庆事态猖獗,前月再破云安州,**掳掠,无恶不作。 所过之处,惨不忍睹。 攻占八座军州,八十六个州县。 蔡京父子覆军杀将,丧师辱国。 还能在此大言不惭,纸上谈兵,简直是丧心病狂,人神共愤。 请陛下速诛蔡京等误国奸臣,御诏天下。 再派智谋之士,辅佐刘法,速行征讨,剿灭王庆。 救生灵于涂炭,保社稷于危难。 臣民幸甚,天下幸甚。” 道君皇帝看完折子,顿时勃然大怒。 把已经罢相的蔡京,其子蔡攸,还有除童贯以外的四大奸臣全部叫到了御书房一顿痛骂。 斥责他们欺上瞒下。 不过宋徽宗是个讲旧情的人。 这些人跟他的感情毕竟很深。 几人轻描淡写的认个错,随后推卸责任,就轻易化解了张克公准备了许久的攻势。 只能说他还是不懂得皇帝是什么样子。 这次联名上奏不仅没能成功除掉朝中奸党,反倒让张克公自己进入了奸党的视线里。 第二天朝会的时候。 梁师诚、王黻、李彦、杨戬和蔡攸就联名上书。 说前兵部侍郎张克公精通兵事,才华横溢,心系家国。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 老是呆在吏部当闲差实在是委屈了。 蔡攸道:“张大人昨日据折上奏,言刘法大军缺少参军。 臣等细思之,亦深以为然。 正好张大人有此才能,又有爱国之情,何不请张大人亲往前线,助刘经略早日剿灭王贼。 臣保举吏部员外郎张克公大人复兵部侍郎,担任军前参谋一职,请陛下圣裁。” 此言一出。 蔡京一系的官员纷纷跟随:“臣等附议。” 连梁师诚几人也出面支持。 朝堂上顿时有超过九成的官员支持张克公。 这是他这辈子也没有体验过的。 以往寻找支持,那是登门十次,九次碰壁。 哪有现在这样,一呼百应。 不过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想让他官复原职。 只是把他架在火上烤而已。苔上老菌的水浒真说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