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百二十九章 赵佶发怒 (第2/2页)
京钻营取巧的本事。 蔡京能做到今天的位置,靠的可不只是这些微末小道。 他原本想把蔡攸痛骂一顿,但是蔡攸今年也五十岁了,想想也就算了。 满头的白发,怎么就不能学着成熟些呢? “哎,你起来吧。 今日先暗中回府,我与你运作一番,你再露面。” 蔡攸连忙道谢:“谢过父亲。” “去吧。” 赵佶刚刚从御香楼归来。 纵然现在天下已经大乱,也无法影响他寻花问柳的心情。 时间正好临近早朝。 太监帮他换上了朝服。 净鞭响了三响。 宦官高喊道:“有事早奏,无事退朝。” 台下一人手持笏板,出列奏道:“臣陈宗善有本启奏。” 赵佶打了个呵欠道:“爱卿所奏何事?” 陈宗善道:“臣听闻今天黎明时分,有数千残兵奔回东京城,据说是前往南京应天府驻守的御营龙猛、虎翼两营兵马。 既然应天有残兵奔回东京,梁山上万马军甚至一路追杀到了东京城下,应天府是不是已经落入了梁山之手?” 赵佶闻言顿时也吃了一惊:“兵部尚书,可有应天府军情塘报。” 兵部尚书连忙出来:“回禀圣上,臣只在十余天前收到了制置使蔡攸大人的塘报,他说梁山贼寇有四万兵马包围南京,攻不下城池。 请东京安心。 无需派兵驰援,臣就没有将此事上报。” 赵佶道:“无需驰援?那怎么会有残兵逃回东京。这件事你们都不知道吗?” 朝中大臣尽皆低头。 殿帅府杨太尉道:“陛下,此事,臣略有了解。” “讲来。” 杨太尉道:“据臣所知,梁山贼寇只将兵四万打南京,原本南京城中有五万守军,贼寇是万难破城。 只因应天府兵马都监王直杨剑两人,暗中与贼寇勾结。 鼓动应天府禁军,投敌叛国,开门献城,才导致南京陷落。 制置使蔡大人率领麾下御营兵马奋力拼杀,血战到底,只因寡不敌众,才不得不杀出一条血路,逃回东京。” 赵佶很愤怒。 他只是不喜欢当皇帝,不喜欢搞政治。 不代表他是傻子。 大臣们什么话是真话,真么话是假话,他心里一清二楚。 杨太尉的话就是七分真、两分假、一分藏。 目的很明显是为了给蔡攸脱罪。 赵佶简单一分析,就知道杨剑王直策动叛乱,开城迎敌应当是真,至于蔡攸率军拼杀,血战到底肯定是假。 他还隐瞒了一部分实情,恐怕就是杨剑反叛的原因。 “哎,西贼尚且未灭,若在出一个东贼。 到叫朕如何安寝?” 宋仁宗宝元元年,李元昊在河套建元称帝,国号大夏,不再向辽宋称臣,脱离辽宋管辖。 然后又先后在三口川、好水川、麟丰府、定川寨之战四大战役,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。 再在河曲之战,击败了统领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的辽兴宗。 当时西夏有五十万大军,不可一世。 辽宋南北两大强国先后败于其手。 北宋也花了大价钱筹建西军,跟西夏常年作战,一直打到了现在也没能拿西夏怎么样。 每年都要花费不知道多少钱粮,死伤不知道多少将士。 时至今日,西军名将辈出,这才将西夏牢牢的踩在脚下。 若要剿灭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。 这梁山泊起身绿林,几年时间发展到如此壮大。 要是不赶紧处理。 等他日蓄养成势,难以剿灭。 他赵佶的罪状就又多了一条。 就算现在不计一切代价,调动西军大将精兵,先灭梁山。 大宋天下也已经是千疮百孔了。 最后就算能够平定天下,赵宋也是一蹶不振。苔上老菌的水浒真说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