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九十八章 化妆潜伏进城去 (第2/2页)
。 “当、当、当!” 张三家的门被敲响。 燕青让张三赶快进到里屋去。 然后自己来到门前将门打开。 却见门口站着三个人,一个正是村里保正,另外两个是县里的公差。 保正道:“两位,这就是张三了。张三,这两位是县衙的公人,此次专门来带你们去应天府协助守城的。” 燕青连忙道:“小人张三,见过两位公人。” 两人看了,便道:“都准备好了没有,准备好了就跟我们走吧。” 燕青连连点头:“好了,宝儿,去把爹的包袱拿来。” 宝儿应了一声,连忙去将张三给燕青准备的东西提了出来。 “爹。” 燕青揉了揉宝儿的脑袋。 “保正,我家宝儿拜托你照看了。” 保正说:“好的,你只管放心去,宝儿我会照顾的。” 燕青抱了一下宝儿,跟宝儿道了声再见。 两个公人不耐烦的道:“有完没完了,赶快的。” “哎哎,马上就好。” 一行人往村头走去。 遥遥的看到了村口有九个人正在那理等候。 他们是这次跟燕青一起去应天府的壮丁。 保正悄悄的落后,走到燕青身边。 “你放心,那些都是村里的庄户。 我已经跟他们说好了,让他们都说你就是张三。” 燕青道:“多谢保正。” “应该的,你哥哥他在农忙的时候没少帮我的忙。我不过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。” 村口还有一个公服明显和别人不一样的人。 他手里拄着朴刀。 便是本县的都头。 “既然人已经到齐了,那就出发吧。” 众人都已经跟家人告别完毕。 此时跟着县衙的都头一起出发,先到县中汇合。 众人到了县里,才知道县里已经聚集了附近二三十个村镇赶来的壮丁。 邓庄是个小庄子,总共只征十人。 其他大一点的镇子,有的超过了五十人,最多的甚至有接近一百。 整个县一共派去了七百壮丁。 由一个都头带领。 今晚现在县里歇息,明天一早出发,赶到应天府。 歇息的条件相当简陋。 只是每人发一条席子,让他们在街上打地铺。 有的人甚至连席子都没有。 第二天,大家怨气都很重。 由都头带领着,默默往码头走去。 码头上有好几条大船。 众人上了船,顺流而下,没过多久就进了应天府城。 应天府也是漕运通道上的一条重要节点,境内有一条黄河的重要支流,也可以连接京杭大运河。 陆阳下令封锁梁山泊和微山湖以后,大宋的漕运就不再走原来的黄河主道,而走现在的支流。 支流和主道的区别就在于河道宽度和深度。 支流水浅,水面也不够宽,不好走大船。 运力相比主道是要小上不少。 不过对于大宋来说也是没办法的事。 水运再怎么不方便,也比陆运成本低。 众人来到了应天府的码头,只见四周围人声鼎沸,船来船往。 外面仍旧在打仗,里面的百姓生活却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。 可能是大家都觉得梁山泊不可能打的破应天府吧。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担任后周宋州归德军节度使。 后来陈桥兵变,黄袍加身。 他便以自己的藩镇所在,宋州为名,建立宋朝。 宋真宗景德三年,因群臣曾尊赵匡胤为“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”。 宋州又是宋朝龙兴之地,遂将宋州升格为应天府,作为京东路治所。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,应天府再次升格为南京。 并下旨建行宫正殿,以归德为名,称“归德殿”,以圣祖殿为鸿庆宫。 奉宋太祖、宋太宗、宋真宗像,侍于圣祖殿之侧,名神御殿,又名三圣殿,成为赵宋的原庙。 接着规划京城和宫城。 要是应天府失陷了,那就相当于大宋龙兴之地落入了别人手中。 会严重动摇国运,动荡人心。 理论上来讲大宋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。 所以大家都对应天府的防御能力十分自信。苔上老菌的水浒真说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