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613章 变法 (第2/2页)
返照。 在刘堪这里,不会存在类似问题,他今年十六岁,时间还很长,有的是机会将变法贯彻执行到底。 新法的初衷之一,是对武定元年到太初三年的苛政进行调整,即俗称拨乱反正(开历史倒车)。 先前在河南、辽东等地执行的激进的废除私产、平均地权等乌托邦方略,会得到一定调整——如果不调整,大齐很快又将陷入内乱。 从这个角度上说,太上皇的用意很明显,把这个给帝国战车松绑的机会,交给广德皇帝刘堪,让儿子在掌权之前,先在朝野上下树立仁君的形象,收获更多民心。 这是历史上很多开国者惯用的套路。 当然,这只是一个父亲的美好愿望,刘堪的新法,最终会变成怎样,现在谁也不知道。 历史上所有改革,无非是重新分配蛋糕,重新打造利益分配体系。 这听起来很容易,真正改起来,却是困难重重。 改革者但凡触碰利益集团一星半点好处,轻者罢官贬谪,重则身首分离。 俗话说,挡人财路,犹如杀人父母。 改革这门生意,可不是挡财路这么简单,是要直接砸饭碗的。 所以历史上改革者下场都不怎么好。 商鞅作法自毙最后被五牛分尸,王安石一生起起落落犹如过山车,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差点被万历戮尸···· 不过,可以预见的是,广德元年这次变法,阻力必然很小,甚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 原因不言自明,太上皇挟吞并江南之威势,领兵十万,所向披靡,威震江南;朝中坚决主张恢复前明制度的势力,在沈阳内乱后被清理干净。 此时此刻,反对变法势力,无论心中如何不爽,如何不甘,是条龙也得蜷着,是头虎也得趴着,没人敢说个不字。 令行禁止,威令专行,这是广德皇帝拥有的其他改革者不具备的优势。 当然,一切的一切,都要具体落实,看刘堪和内阁群臣们如何操盘。 ~~~~~ 十一月十五日,广德皇帝在乾清宫正殿召见老臣乔一琦。 小皇帝一见乔一琦,就给他赐座,宫女上来献茶,小皇帝挥退左右,开门见山道: “乔阁老,父皇将变法大事交给朕,朕心中昏昏然,不知从何做起,担心误了国家大事。您是开原老臣,经历的大事比谁都多,今日请阁老来,还请不吝赐教!” 乔一琦身体陷入圈椅里,对刘堪拱拱手,放下茶碗,喉头微微蠕动,像年画里的老神仙。 乔大嘴今年六十有一,为开原、为大齐辛劳快有二十年了,可以说把自己半辈子都献给刘氏父子。 因为没有长期服用秘药金刚散,也不像康应乾那样善于养生,所以格外显老。 康应乾死后,乔大嘴悲伤过度,一夜中风,头发胡须全白了。 现在走路摇摇晃晃,需要有人旁边搀扶,最要命的是,他的耳朵听不清了。 “陛下,你说啥?” 刘堪大声重复一遍,满怀期待的望着这个两朝老臣。 “陛下,你说啥?” 站在宫门口侍立的林宇,转身朝这边望来。 小皇帝凑到乔一琦身前,贴着他的耳朵,大声道: “朕问你,该如何变法!” 乔一琦点点头,口水顺着嘴角溢出来,刘堪连忙掏出手帕给他擦拭。 “陛下,”乔大嘴轻轻推开刘堪,大声道: “你知道要劝说别人在屋子里开个窗户,该怎么做吗?” 刘堪盯着眼前这个老态龙钟的老人,挠了挠头,一脸茫然道: “给他钱。” 乔一琦没听到小皇帝说话,继续道:“陛下先说,屋子里太过昏暗,要拆掉屋顶,对,拆房顶,别人肯定不答应,然后陛下说,那就开个窗户吧,别人就答应了。” 乔大嘴拄着拐杖,笑呵呵道:“陛下先放出消息,要在江南推行《齐朝田亩制度》,吓死那群土豪劣绅!然后再行张太岳那些新法。如此,便可以了。”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