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772:忠心的苏洵 (第2/3页)
他的嗓门一下就提了起来,御史台里旋即一阵喧嚷,很快处理结果出来了。 “苏洵,你这一期过不了了。” 三年一次磨勘,过不来就要再蹉跎三年。 “好吧。” 苏洵平静的接受了这个惩罚。 刘坚听闻此事后,便把他叫了过去,他很好奇这个年轻人,觉得他的想法和大部分人都不同。 “你性格豪爽,朋友多,看似好处,可也容易得罪人。” 性格豪爽是一种表述方式,另一种表述方式就是大大咧咧,没心没肺,这样的人朋友不少,但对头也不少。 性格过于分明不是为官的材料,这一点杨继年看得分明。 “老夫虽在这御史台不受人待见,但却也没人敢主动招惹老夫,你可知这是为何?” 刘坚的话语很平静,苏洵的回答更是干脆,“因为有先生在。” 很扎心的实话。 刘坚点点头,道:“那你呢?” “什么?” “你在御史台跋扈,和同僚也不和睦,为何没人敢对你暗地里下黑手?” 不等苏洵犹豫,刘坚叹声道:“也是因为他在……所以越是这样,就越要谨言慎行……老夫没本事,所以自知要谨慎,你是个有本事的,所以更要谨慎!” 刘坚在御史台不大管别人的事,别人也懒得搭理他。 苏洵若非是秦为的学生,以他的性子,大抵会袖手旁观看热闹。 反正死道友不死贫道。 “以后少饮酒,切记祸从口出。 苏洵喜欢喝酒,特别是和朋友在一起,那更是无底洞,直至烂醉如泥。 “是。” 苏洵笑眯眯的应了,稍后下衙就回家。 “喝酒了?” 御史台有好事者把此事散播了出来,刚刚进京的妻子方氏也知道了,她刚刚怀孕没多久,幸得秦为起名‘苏洵’…… 见妻子挺着肚子,苏洵便点头,“就喝了一点。” 妻子看了他一眼,“此事之后,你下一次三年不会有机会转职或是升迁……” “只是喝了点酒而已。” 苏洵满不在乎的道:“三年就三年吧,留在京城三年也好,正好一家人都在。” 第二日他进御史台时,笑容和往常并无区别。 “这人真是……心够大的啊!” “三年,人一辈子能有多少个三年?耽误一次,就落后别人三年,甚至是不止。” 苏洵仿佛不知道这些,得空了依旧去寻找朋友帮衬,外面的论战开始了,宗室一边在喊冤,就差抱着祖宗牌位去撞宫门了。 而外界对此的看法大抵是支持,不论是谁都支持取消五服外宗室的待遇。 但一个看法却在暗中传播着。 “咱们这位陛下薄恩寡义,有刻薄之相!汝南郡王更是奸佞之臣,他这么做,是要颠覆我大宋根基!” 这种看法在渐渐浮起来,但随即许多人在解释着赵祯的不易。 “陛下苦心孤诣只是为了减少财力损耗,不如此,百姓的赋税一年比一年多。” “还有汝南郡王,他本就是宗室的一员,自绝用度本就是损己利人,为何他还要提?为何宁可得罪那些亲戚也要管?不就是为了大宋吗?若是这样的帝王是刻薄,这样的郡王是奸佞,那某希望他们再刻薄些,再奸佞些……” “……” 舆论几次反复,但为赵允让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多,仲白兄依旧在家饮酒,只是客人多了不少。 “苏洵曾经帮过某的小忙,此事之后,某与他不再相欠。” 仲白兄举杯,“此次劳烦诸位兄弟,多谢了。” 他仰头喝了酒,等放下酒杯时,发现屋里多了个陌生人,门外的仆役没出声,那就是被控制住了。 仲白兄皱眉道:“所为何来?” 陌生人俯身拿起酒壶,嗅了一下后,皱眉道:“是暖冬?” 仲白兄笑道:“是又如何?” “暖冬只有城内少数几家酒楼才有,而且大多有价无市,你这些怕是耗费了不少吧?” 陌生人喝了一口,皱皱眉道:“看在苏洵认识你的份上,饶你一次。” “饶我?哈哈哈哈!” 仲白兄大笑了起来,很是喜悦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